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到校园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强化安全红线意识,消除安全隐患,近期,学校全面部署校园安全排查工作,校党政领导深入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
史维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科布局情况。依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澳门传媒研究中心,在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申请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服务澳门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宋永华分享了澳门大学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建设的布局规划,期待与复旦大学在公共卫生、金融、微电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进一步加深合作,发挥澳门大学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金融专业为试点,联合开展双学位项目,以经济、金融、公共卫生、微电子、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等领域为重点,加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及科研合作。希望抓住深化《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建设总体方案》的契机,共同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中作出贡献。此次双方续签合作协议,将继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面向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科技与商业的发展,共同培养一批具有全面扎实管理理论知识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管理人才。该项目自1998年以来,秉承高质量合作办学的理念,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超过5000多名管理精英和领导人才。
依托复旦大学在南沙的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期待与复旦大学形成良性、长期、深入的互动,发挥两所院校的共同优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当晚,许宁生还与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进行线上会谈。守好德与行,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实现做人有品性、做事有品德、生活有品位。
如何做到敬业乐群?焦扬指出,近年来,学校党委不断围绕人才链延长服务链,既着力为广大教师畅通发展,也下大力气关心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奋斗书写不悔人生,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敬业乐群,走好职业发展之道。她为青年教师们送上三句话:平衡得与失,看淡身外得失、减轻不必要的焦虑烦躁,用深水静流的心态涵养专心致志的学人之心。
基础医学院数字医学中心青年研究员王烁是从剑桥大学毕业的海归,作为海外游子回到祖国,作为青年教师来到复旦,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科研工作,为复旦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立足当下,教育事业面临什么样的时代机遇,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意味着什么?回首过往,复旦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光荣传统、复旦教师的精神底蕴从何而来?面向未来,新一代复旦教师怎样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开创新辉煌?作为党委书记,同时也作为一名复旦教师、作为同事,焦扬在课堂伊始即点明三个问题,并在这堂以投身教育强国伟业,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为题的历史方位课、初心使命课、校史校情课上,与大家交流职业感与事业感,带领大家探索答题之道、凝聚育人共识、砥砺奋斗决心。
履行导师职责,协调好创新带头人和学生引路人的不同角色,善于通过言传身教激励学生投入创新的积极性,充分依靠培养单位,形成育人合力。焦扬说,进入新征程,复旦就是要真正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代表国家站在全球教育科技竞争前列。新学期伊始、教师节将至,9月6日上午,2021年复旦大学新教职工、博士后岗前培训开班,校党委书记焦扬为新进教师带来培训第一讲。900余名新教职工、博士后在各校区、在线上线下共同聆听了这堂课。
培训为期一周,内容包括政策服务与校情教育、人才培养与双一流建设、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校史专题教育、岗位专项培训等五大板块。每位年轻同事都应思考,如何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更好服务国之大者、把个人融入大时代。据悉,本年度复旦新教职工、博士后岗前培训覆盖近一年新入职的全体教职工、博士后。大屏幕上,建设第一个复旦的总动员令,以及学校对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三步走战略构想,勾勒出新时代的奋斗路。
立德树人、潜心育人,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身逢盛世,这是我们这一代复旦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焦书记在课堂上还提到了我们团队的科研成果。焦扬深情地说,不管身处哪个时代,不管耕耘哪个领域,复旦教师始终传承着相同的基因,弘扬着共同的传统:许党报国、矢志奋斗,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需要放在首位。
同时,我更要鞭策自己在学术规范、品行修养上提高自我要求,辅助导师去教育和引导课题组的新同学们。不忘初心,坚守教书育人之道。关心关爱学生,多从第一课堂走进第二课堂,延伸课堂教学,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中、在解疑释惑中实现价值引领学工部和医学学工部积极发挥本科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章学习小组的示范引领作用,号召院系组织本科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复旦学校学员、本科生新生骨干培训班学员等各类本科生优秀学生骨干共计278人,联合组建本科生党员迎新服务队。网上入学教育考试让新生们提前了解复旦的校史校情和校纪校规,熟悉复旦的学习、生活资源和书院文化。测温、查验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刷进校码,安保队员查验步骤有条不紊,确保新生通行顺畅。
当晚,各院系都会上门走寝,深入到学生身边,沟通新生周的各项安排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而在宿舍中,总务处为新生们准备的大礼包汇集医食住行服务信息,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地融入复旦生活。
设通道、辟专区,全方位、创举措,校园医食住行保障再升级更便利更贴心迎新期间,保卫处的两辆外表萌萌的可爱大白车在校园中巡逻、测温,引起了新生们的兴趣。9月5日,是复旦大学本科生新生报到的日子。
守初心、担使命,亮身份、做表率,学生党员和志愿者纷纷出动,穿梭校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0辆电动三轮车在住宿区间穿梭,约300辆手推车为新生代运行李,三大火车站和地铁站的指引服务让新生一到上海就可以见到复旦元素,数十顶鲜亮的橙色帐篷下尽是各咨询点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今年,校党委向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在迎新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移动智能测温车行驶于校园内,全天候执行测温工作,满足复旦校园智慧防疫新需要。
腾飞书院推出在线先导课程,并建立先导课程的同步辅导答疑队伍,以小班形式解答新生疑问,从具象的知识层面缓解学生因初期不适而导致的学习障碍。将摊位式集中报到调整为宿舍入住报到,意味着需要更加无微不至的安排。为了迎接萌新驾到,校园各处,包括住宿区内都换上新装。新生们按照志愿者的引导,保持社交距离,领取外国留学生工作处和书院精心准备的开学大礼包。
虽然没有了集中的摊位报到,但复旦依然会竭尽全力给新生一个专属的拥抱。同时,依托陈晓明何佩鑫助学金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人均5000元,总额达250万元资助。
学工部、医学学工部、保卫处与信息办联合,整合资源扩展服务,做到两点一线主动出击,将迎新工作关口前移,实现信息提前发布,部分手续提前网上办理,师生联系提前建立,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次迎新工作努力简化报到流程,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
师生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迎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真正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同时也让新生零距离体会到党员的先进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新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地学生通过复旦迎新小程序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刷脸报到,境内港澳台和留学生准备好身份证件和入学通知书即可完成线下核验。
来自全国各地和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0余名2021级本科新生,开启了在复旦的求学生涯,成为了一名新复旦人。新同学们可以跟着这份校园指南,开启秋天里的第一场探寻之旅。迎新服务事项一网打尽的同时,新生办卡和缴费也走到线上。为传承复旦红色基因,赓续百年红色血脉,大力提升校内红色地标育人功能,复旦校园地图还推出红色地标线上导览服务:只要在电子地图上轻轻一点,校内红色地标位置立刻一览无余。
有的院系师长深入宿舍慰问新生,用复旦人的共同身份带来最亲切而诚挚的问候。今年夏天,资助管理部门秉持学校有暑期,资助无假期的理念,开通绿色通道手机热线,同时在全校学生中招募了124名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及绿色通道志愿者,他们利用暑假返乡的机会,奔赴22个省、市、自治区,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方式,开展相关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
通过微信复旦eCard和复旦eHall小程序提前领取虚拟校园卡,并线上确认返校信息,预先完成进校报到第一步,提升报到效率。书院五色风车和彩旗迎风招展,印有学生设计的老校长卡通形象的道旗讲述着希与卿度任志腾飞的复旦故事。
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特地为新生打造了《在复旦开启你的一万个未来》生涯规划手册,全方位介绍了职业测评、生涯教育课程、校内外生涯导师咨询、就业信息服务新媒体矩阵、职业发展类社团朋辈教育资源等,让新生在开学第一天就觉知生涯、了解生涯、重视生涯,成为生涯规划之路的第一道起跑线,以期帮助新生在接下来的校园时光中能够激发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履行社会责任。学工部门的党员老师值守各园区入口负责行李运输调度,一位位身穿红色T恤的小红人拉着手推车,随时做好为新生运送行李的服务准备。